首页

国产女主调教

时间:2025-05-24 22:51:27 作者:孙颖莎战胜伊藤美诚晋级决赛,国乒提前锁定多哈世乒赛女单金牌 浏览量:39334

  中新社澳门7月16日电 题:专访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发挥“一国两制”优势,澳大明天更美好

  中新社记者 戴梦岚

  盛夏的澳门大学(简称“澳大”)校园宁静清幽,暑假早已开始,但校长宋永华的行程表仍然密密麻麻。日前,中新社记者抓住宋校长的工作间隙,在可同时遥望氹仔与横琴风光的澳大行政楼,请他分享了对澳大如何助力澳门和国家发展的思考。

  今年是宋永华出任澳大校长的第六年,但早在20多年前,他就已和澳门结缘。彼时,年轻的澳门特区政府决心推动澳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邀请李政道、高锟等著名科学家出任特区科技委员会顾问。当时在欧洲工作的宋永华也收到了邀请,他欣然赴任,直到现在仍担任顾问一职。

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其实,宋永华和澳门还有另一层特殊的情感连接。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宋永华的小学母校遭严重损毁。后来在澳门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热心捐助下,小学得以重建。宋永华感慨:“从这个角度讲,我是怀着感恩的心来到澳大工作的”。

  作为一所创立于1981年的年轻大学,澳大自澳门回归祖国以来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最新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澳大排名第245位。今年1月,为表彰宋永华对澳门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特区政府向其颁授教育功绩勋章。谈及此,宋永华谦虚地说,勋章是对澳大师生共同努力的肯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还有更大的抱负。”

  什么是更大的抱负?宋永华将澳大的办学理想娓娓道来:“2021年发布的澳门大学五年发展规划,明确了立足澳门、共建湾区、融入国家、走向世界的发展定位。我们要通过以学生为本的高质量教育,以及在重点领域的研究突破,成为一所国际公认的卓越大学。”

  宋永华向记者列出了几项具体目标:一是扩大办学规模,重点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设社会和国家急需的课程;二要招聘更多优秀师资力量,为特区“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提供人才支撑,目前学校非华裔教学人员比例已超四分之一;三要发挥“一国两制”优势,突出国际化办学特色,打造高水平研究平台,产出高水准研究成果。

  他特别强调,澳大把面向葡语系国家高校合作作为国际合作重点,培养了一大批葡语系国家的优秀学生。“这些校友归国后,为当地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有的做高级外交官,有的做大法官,有的做大学校长。”言谈间,宋永华流露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欣慰。他介绍,澳大还联合内地高校同葡语系国家高校成立了多个国际教育联盟和科研平台,合作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宋永华说,为国家和澳门育才是澳大的使命和责任,学校致力于将爱国爱澳传统薪火相传。2018年,澳大成立了学生国旗队,每逢国庆日、回归日、毕业礼等重大日子,学校都会举行盛大庄严的升旗仪式。澳大将学习宪法、澳门基本法作为必修课,使同学们从法理层面深度理解“一国两制”。此外,澳大师生还走出校园,向澳门各界宣讲宪法和澳门基本法,厚植爱国爱澳社会基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宋永华深有感触地说,澳大能够取得今日成绩,主要得益于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我常思考,澳大还能为澳门和国家作哪些不可替代的贡献?我的答案是,只要创造性地发挥‘一国两制’优势,澳大的明天就会更美好。”(完)

【编辑:邵婉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买Apple新品认准京东 指定版iPhone 16价保至11.11

对此,台湾“国教行动联盟”理事长王瀚阳指出,去年3月就传出台当局要学校成立紧急应变队,并由台教育部门将学生资料造册后给台防务部门,后来遭外界质疑是为了因应战争而做,最后就暂缓了。

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再次跌破10米低枯水位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也表示,上海建设金融、科创“双中心”,对于提升上海当前乃至未来的城市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此,需要进一步造桥、修路,促进“双中心”之间的联动与融合,实现“双中心”的协调互动发展。

悲伤的数字!美国341名“9·11”救援人员死于后遗症

据悉,2022年12月,欧盟公布最新的《外地收入豁免征税机制的指引》,明确指明处置收益为外地收入豁免征税机制所涵盖的收入类型,并要求相关纳税人须符合经济实质要求。观察名单保留了包括香港在内的正修订外地收入豁免征税机制的税务管辖区,直至完成所需法例修订。

中国驻菲律宾使馆发言人就美日菲峰会答记者问

出了深圳湾地铁口,就是海天相接的阅海广场,这里是远眺整个深圳湾景色的最佳位置之一,也是最靠近红树林的景点。在市中心吹海风看日落,不要太惬意!

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省长王伟中赶赴韶关

上海11月10日电 (李秋莹 李佳佳)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给了各国企业融入中国市场的机会、但是如何融入、扎根,正在考验着它们的智慧。记者在探访中发现,跨国消费品企业不约而同地将中国元素作为它们打开中国市场的“流量密码”。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